熊孩子電影院太吵被掌摑,問題出在誰身上?
前段時間,網(wǎng)上有一篇關于“熊孩子在電影院太吵招人掌摑”的新聞在網(wǎng)上引發(fā)熱議。來自淄博的穆女士帶著九歲的兒子去電影院看電影。在觀影過程中,穆女士的兒子一直很興奮,多次提問,嚴重影響了他人的觀影。在兩次勸告無效之后,被嚴重影響到的兩位女士對穆女士和其兒子進行了掌摑。
事件曝光之后,有人覺得,那畢竟還是個孩子。誰沒有過小時候,你小時候肯定也做過同樣的事情。也有人覺得,兩位女士的行為雖然有失分寸,但是熊孩子和熊家長的行為也不招人待見,給點教訓是應當?shù)?。在大部分人看來,一個智力正常的9歲孩童應該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了。在公眾場合就應該遵守公眾場合的規(guī)矩,這是做人基本的原則。不過,出乎意料的是,更多的人傾向于支持那兩位女士,盛贊兩人的行為大快人心,更有人稱“她們做了自己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事”。從大家一邊倒的評論可以看出,大家對于這種影響公眾秩序,不顧及他人感受的行為是相當排斥的。
在問責的過程中,大家將目光都聚集在了兩位女士和孩子的身上,卻忽視了這件事情主要的人物---穆女士??措娪暗男『⒛敲炊啵瑸槭裁淳湍愕暮⒆影ぷ崮?小編以為,穆女士的教育才是引發(fā)這件事情根本的原因。作為家長,平時寵溺孩子,慣著孩子,只會讓孩子養(yǎng)成自私自利,不顧及他人感受的性格。這樣的性格在社會上可沒人會慣著,一個不順眼就直接給他一頓耳摑子。那么家長的哪些行為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缺陷呢?這里給大家總結幾種比較常見的慣子癥,大家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
慣子癥之一:特殊待遇
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,處處特殊照顧,好的東西供他一個人享用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養(yǎng)成自私自利,沒有同情心,不關心他人的性格特征。
慣子癥之二:當面袒護
爸爸管孩子,媽媽護著。父母教孩子,爺爺奶奶護著。理由千篇一律的都是“孩子還小,你小時候也這樣等等”。保護傘和避難所只會讓孩子毫無是非觀念,性格扭曲。
慣子癥之三:輕易滿足
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。這種孩子必然養(yǎng)成不珍惜物品,不懂勤儉節(jié)約,只講究物質享受,鋪張浪費等性格。
慣子癥之三:生活懶散
也從不糾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習慣。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缺乏上進心,做人得過且過,做事心猿意馬,有始無終。
慣子癥之五:祈求央告
孩子吃飯要哄,孩子睡覺要哄,孩子做作業(yè)也要哄。長此以往,孩子就會以哭鬧、不吃飯、不睡覺等手段來威脅家長,以此來換取自己想要的。這樣的孩子容易變得沒有自制力,養(yǎng)成不自覺的生活態(tài)度,家長的教育微信也會喪失殆盡。
慣子癥之六:包辦替代
不讓孩子干家務活,甚至連孩子吃飯、穿衣都要干預,以至于孩子都三歲了還要喂飯,還不會穿衣服。這樣做的結果就是,孩子長大以后缺乏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,變得懦弱和膽小。